为提升教师“心育能力”,全面构建学生心理支持系统,3月14日,清华附中“三全育人”专题培训会在华茂楼208会议室召开,本次培训会特邀请清华大学心理发展中心主任助理王旭老师,作题为“理解才能更好地陪伴——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及沟通技巧”主题报告。清华附中党委书记曹海翔,党委副书记张洁,副校长白雪峰、徐文兵、张苏、周建军,以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。本次培训会由白雪峰副校长主持。
白雪峰副校长主持培训会
培训会现场
培训会伊始,王老师回顾了在附中求学时的经历,他也曾是一个“淘气的孩子”,深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和理解支持,老师们温暖的育人风格和高洁的人格品质深深影响了他,为其后续的求学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王旭老师讲座
培训现场老师们练习减压小技巧
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与其脑神经发育、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。王老师结合神经科学的“三重脑”理论和临床经验,生动地解释了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弱的生理学基础,帮助老师们更好的理解了在“理性脑”未发育成熟之前,青少年情绪波动大、计划性不强、想法易反复的原因。王老师将交感神经系统比作“油门”,副交感神经系统比作“刹车”,通过两者的作用时间和强度形象地阐释了在适度压力、慢性压力和失调压力不同情景下人的身心状态反应,并从建立安全感、激活副交感神经和遏制大脑过度活跃三个角度,给老师们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减压妙招。王老师鼓励老师们要从调节自身身心状态入手,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提供支持,大家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现场小练习,身心状态得到了有效放松。
紧接着,王老师从婴幼儿发展理论出发,介绍了青少年在“第二反抗期”的心理表现和特定问题,分享了如何从学业、情感、人际、兴趣四方面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,鼓励教师在班集体中以辩证的思维与学生相处,既要细心关怀学生的难处,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,此外,更要注重发挥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育人作用,实现家校共育。最后,王老师分享了心理沟通的核心理念,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,以人为本,先跟后带,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与青少年沟通的有效方法。王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,引发了老师们的深思和体悟,在座的老师们全程认真投入倾听,表示受益匪浅。
曹海翔书记(右)为王旭老师(左)颁发聘书
曹海翔书记总结讲话
曹海翔书记为王旭老师颁发校外“心理副校长”聘书,对王老师的为人和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提出了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三点思考。曹书记指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,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各界及出台文件,都在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,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,附中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是内心丰盈,心理健康应该是高质量育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。
接下来,曹书记肯定了学校目前的心理健康工作卓有成效,开展了大量面向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、团队和个体辅导以及危机干预等工作,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、家庭期望和学业压力,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,形势仍不容乐观,因此,我们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,在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,建立更科学高效的筛查评估、联动干预、危机处置能力,强化家校社医协同工作机制、调动更多资源力量等方面继续努力,促进学生身心和谐、可持续发展。
曹书记强调,把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工作重要位置,要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和行动。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多方协同,三全育人,相互配合,真正做到五育并举,切实关注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。
花大力气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,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;是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解决当前育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;是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,统筹谋划,协同合力的具体体现。附中力求在学生心理工作中出经验、出示范,以高质量心理工作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清华附中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自1998年就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,2007年将生涯教育纳入心理工作体系中。目前,附中心理工作实行年级负责制,共有6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2位专职生涯指导教师。经过多年探索,附中已经形成了具有附中特色的系统工作机制,面向学生、面向教师、面向家长分别开展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涯指导工作。学校始终坚持以发展性的工作为主,同时注重预防性工作的开展,强调工作中的系统取向、积极取向和资源取向。活动内容丰富,形式新颖活泼,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。
文字:牟晓红
图片:聂文婷
审核:白雪峰 李书霞 陈明秋 杨瑞 岑逸飞
来源:心理中心
编辑:行政管理中心